杜月笙先生身前留下名言:

  • 做人有三碗麵最難吃:人面、場面、情面。 人生吃好三碗麵,走遍天下都不怕。
  • 人生真正的意義在於與人相處,而不是與人相爭。

他的語錄除了“三碗麵”,還有許多。比如:

  • 不要怕被別人利用,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。
  • 吃是實功,賭是對沖,嫖是落空。
  • 鈔票再多只不過是金山銀山,人情用起來好比天地。
  • 頭等人,有本事,沒脾氣﹔ 二等人,有本事,有脾氣﹔ 末等人,沒本事,大脾氣。
  • 小心得天下,大意失荊州。
  • 錢財用的完,交情吃不光。所以別人存錢,我存交情。存錢再多不過金山銀海,交情用起來好比天地難量!
  • 每月存款折上多幾個零不算你有多少錢,花出去多少錢才算你有多少錢。每個人都有床頭金盡的時候。 ——杜月笙晚年在香港,氣度依舊過人,毀掉所有欠條。
  • 前半夜想想自己,後半夜想想別人。
  • 花一文錢要收到十文錢的效果,這才是花錢能手。
  • 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兩面光。

杜月笙(1888-1951)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,原名月生,後改名鏞,號月笙,出生於江蘇川沙(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)高橋南杜家宅。

四歲以前,父母相繼去世。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、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。後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,得以進入黃金榮公館。他機靈詭詐,善解人意,成為黃金榮的親信,由僕人上升為鴉片提運,並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——公興俱樂部。

1925年7月,杜月笙成立“三鑫公司”,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,勢力日大,成為與黃金榮、張嘯林並稱的“上海三大亨”。同年,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,兼納稅華人會監察。

上海三大亨中“黃金榮貪財,張嘯林善打,杜月笙會做人。”

杜月笙籠絡社會上各種人物,從政治要人、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幹,無所不有。北洋軍閥時期的總統黎元洪受到他的厚待,黎元洪的秘書長特撰一副對聯:“春申門下三幹客,小杜城南五尺天”。因此被譽為“當代春申君”。杜月笙持續多年購買預防傳染病的藥水,送到浦東老家,按戶免費發放。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區發生災害,他必定出面組織賑濟。他經常出面調解勞資糾紛。

他四季身著長衫,打扮斯文,溫文爾雅,廣結名流,大學者章太炎、名士楊度、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。

南京政府成立後,他先後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,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,法租界公董局臨時華董顧問。 1929年任公董局華董,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。

1929年,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,涉足上海金融業。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、陳光甫、唐壽民等著名人士,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。

1931年6月8日至10日,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“奉主入詞”典禮。儀仗隊有五干人,自法租界杜公館出發,長達數里,巡捕開道,鼓樂震夭。杜祠開酒席三日,每日干桌。包括蔣介石、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、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黨國要人都送了匾額。排場之大,靡費之巨,極一時之盛。

1932年,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,任名譽理事長。

1934年,杜月笙任地方協會會長。
 
抗日戰爭中,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,任主席團成員,兼籌募委員會主任。他參與勞軍活動,籌集大量毛巾、香煙、罐頭食品,送到抗敵後援會。他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、裝甲保險車送給中共將領。他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,將從外國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,贈送給八路軍使用。

上海淪陷後,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,於1937年11月遷居香港。在香港,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、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,從事情報、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。其中最著名的是,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奸、偽上海市長傅筷庵。

1940年他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,杜月笙為主要負責人,不僅抗日,也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。

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,杜月笙遷居重慶,建立恆社總社。他組織中華貿易信託公司、通濟公司等,接濟淪陷區緊缺的物資。

抗日戰爭勝利以後,杜月笙於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。 1946年12月,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,杜月笙最高票當選議長。此後,他致力於向工商、金融、交通、文化、教育、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,擔任各種各樣的董事長、會長、常務董事、校董達六七十個。

杜月笙先生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的一個人物,他文質彬彬,卻心狠手辣,他雖為黑道,卻又政治正確,總是高調宣揚他的愛國情操。他狡猾,卻又很講義氣,他出身貧民窟卻又成為涉足娛樂、文化、教育、金融、新聞各業的財富大亨,他出入於紅道、黑道,游刃於商界、政界。

杜月笙的最後時光留在了香港。 1949年5月1日,杜月笙攜家遷居香港。

1951年8月16日,彌留之際,杜月笙前對妻子說:“把我的屍骨帶回上海,葬在浦東高橋老家。”

下午,63歲的杜月笙先生嚥下了最後一口氣。他的骨灰葬在台灣,而他的遺願是在故鄉上海浦東高橋入土,至今沒有實現。

杜月笙的背後,有許多女人。
早前,杜月笙的外祖母在世時,雖曾給他娶過表妹為妻室,結果她和杜月笙的堂侄杜小寶關係曖昧。杜月笙砍斷了杜小寶的大腿,把她和孩子就擱置一旁。

1916年他在黃金榮夫人林桂生的撮合下,娶了林桂生的侍女沈月英,也名沈素娥。她是林桂生的耳目,但後來杜月笙後來者居上,局面與黃金榮等並居。沈月英不得寵,經常獨守空房,後來和其表哥發生了關係。杜月笙令人將其表哥處置了,拋裸屍於野外,而幽禁沈月英達十年之久。沈月英終日以鴉片度日,孤苦終了。

其間,杜月笙娶了陳幗英和孫佩豪兩位姨太太,都是上海界的交際花。

1921年,成名於天津的第一代河北梆子、京劇兼工的女演員小蘭英,帶領女兒姚玉蘭、姚玉英姐妹到上海黃金劇院演出。當時,姚玉蘭已是相當出名的須生。經黃金榮的夫人從中說和,嫁給杜月笙為側室。姚玉蘭單獨住一間公館,廣集名伶。在杜月笙遷居香港後,杜公館的事務由姚玉蘭全面執掌,她為杜氏生育四子,到台灣後是唯一被承認的杜氏一房。

孟小冬,梅蘭芳的第三個女人,也可能是杜月笙的最後一個女人。

孟小冬人生經歷相當豐富。她出身於梨園世家,祖父孟七是清朝同光年間很有名氣的演員。孟小冬生於1907年農曆臘月十六,所以取名小冬。她幼年學戲,家學淵源深厚,1938年拜京劇早期“四大須生”之一的余叔岩為師,為女老生魁首,同行尊稱她“冬皇”。

舞台上,孟小冬演男的,梅蘭芳演女的。舞台下,兩人的“愛情故事”也是濃墨重彩。
但並沒有在一起。

在和梅蘭芳關係破裂後,孟小冬嫁給杜月笙,並一直陪伴他走過最後的日子,負責照料杜的飲食起居。為了酬答孟小冬,並考慮到身後的終養,1950年,罹患重病的杜月笙與孟小冬在香港杜宅補行了婚禮。一年後杜月笙病逝。